G303
一、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银杏黄酮(ginkgetin),又称白果双黄酮、银杏双黄酮,包括多种结构相似的双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以黄酮苷(favonoid glycoside)的形式存在,经酸水解后主要生成槲皮素(quercitr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和山奈素(kaempferol)3种黄酮苷元。银杏素(ginkgetin)的 CAS 号为481-46-9。
银杏素 R1 R2 R3 R4
异银杏素 CH3 CH3 H H
穗花杉双黄酮 CH3 H CH3 H
去甲银杏双黄酮 HHHH
金钱松双黄酮 CH3 H H H
5’-甲氧基去甲银杏双黄酮 CH3 CH CH3 H
CH3 H H OCH3
银杏双黄酮的化学结构
山奈素 R1 R2
槲皮素 H H
异鼠李素 OH H
OCH3 H
三种银杏单黄酮的化学结构
银杏黄酮为黄色结晶,熔点为347~349℃,盐酸-镁粉反应呈橙红色,FeCl3反应呈绿色,浓硫酸中呈黄色(无荧光),NaOH中呈黄色。
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的苷元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但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溶液中。银杏黄酮苷元与糖结合成苷后,水溶性相应增大,一般可溶于热水,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中,但难溶于乙醚、石油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银杏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具有酚羟基而显弱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等。
二、主要来源与生产制备方法
主要来源 银杏黄酮主要存在于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叶和银杏果(白果)外皮中,以及粗榧科植物粗榧等植物中。此外,紫杉科浆果紫杉叶粗榧,苏铁科窄叶泽米,柏科泪柏属植物中也含有银杏黄酮。
生产制备方法
银杏黄酮主要是以天然植物银杏的叶为原料,经提取、精制而成。目前对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工艺主要有水提法、乙醇抽提法、丙酮抽提法,超临界流体萃取及大孔树脂吸附法等。传统水提法的萃出率一般不超过10%,我国和日本常采用萃出率较高 (>80%)的乙醇抽提法,欧美国家一般采用丙酮抽提法。
三、分析方法
GB GB/T 19427-200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和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蜂胶中芦丁、杨梅酮、榭皮素、灰菲醇、芹菜素、松属素、苛因、高良姜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AOAC 尚未查到有效资料。
其他 文献报道的分析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反相液相色谱法、薄层层析法、库仑滴定法、胶束毛细管电泳法、直接比色法等。
四、生理功能及作用
1抗氧化作用
银杏黄酮含有多个酚羟基,具有较强的供氢能力或还原性,故清除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基及过氧化氢自由基等)的能力较强,对于由于氧自由基造成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银杏黄酮可螯合金属离子,催化脂质过氧化物的分解反应,使自由基减少。此外,银杏黄酮还可保护和还原体内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维生素C)从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还有研究表明,银杏黄酮可抑制窄波紫外线所致的细胞毒 性和对人皮肤纤维原细胞的损伤,这可能也是通过抗氧化机制实现的。
2抗突变作用
银杏黄酮可增强具有潜在抗癌能力的苯醌还原酶的活性,并可抑制癌基因表达、干预细胞信号转导。在癌细胞增殖的阶段,银杏黄酮具有抑制其增殖的作用,并可通过延缓癌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方式对体内体外肿瘤细胞的增生起到抑制作用。虽然黄酮类化合物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具体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但研究发现它们在抑制癌细胞株的生长时对正常细胞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3保护心脑血管
银杏黄酮具有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液流量和解除痉挛的作用,可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和增强心肌收缩力。老年痴呆病人和衰老动物大脑皮层乙酰胆碱M2型受体减少,而银杏黄酮可刺激多种神经传导递质(乙酰胆碱)的产生[1],并能增加乙酰胆碱M2型受体、β-肾上腺素受体和甲状腺素激素释放受体的含量,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流阻力,使脑血流量增加,改善脑微循环和营养,并通过发挥抗氧化作用而起到保护脑组织免受自由基攻击的作用。银杏黄酮能明显提高HDL,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降低血液黏度和血浆胆固醇、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浆胆固醇和磷脂的比例,提高载脂蛋白A含量,故可拮抗动脉硬化的发生。
其他
(1)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除与抑制诱导型NO合酶(iNOS)和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环氧化酶(COX-2)的表达并影响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性有关外[2],还与抑制促有丝分裂应激原引起的T细胞和B细胞增殖有关,但不影响这些细胞的正常活性。
(2)类雌激素样作用:银杏黄酮因结构与己烯雌酚相似,可作为雌激素受体调节器的一部分,故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可作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疗法的一种选择,对骨组织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银杏黄酮还可通过提高皮肤含水量和含脂量。可抑制齿垢形成,预防龋齿。银杏黄酮还有一定的镇痛、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作用,并可拮抗环磷酰胺的致畸作用。
五、安全性研究
人群资料 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
代谢情况 目前还没有银杏黄酮在动物或人体吸收或分布的资料,但有报告表明口服治疗效果较差,而腹腔注射和局部治疗的效果则较好,表明后者的生物利用率可能较口服要高[3]。
急性毒性 小鼠经口 LD50为7.73g/kg,小鼠及大鼠静注LD50 l.lg/kg。但新鲜的银杏种子中含有大量的“银杏毒”,可引起癫痫和死亡。银杏叶和银杏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 GBE)中也含有少量的“银杏毒”,但一般达不到中毒剂量。
遗传毒性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和骨髓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有致突变作用。
亚慢性毒性
大鼠30天喂养试验的结果表明,动物的一般情况、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质量及病理组织学检査等均未见异常。但有研究表明,在自发高血压大鼠的饮食中添加0.5%的GBE喂饲4周,可损伤外周循环,导致心动过缓。
慢性毒性与致癌性
大鼠给予银杏提取物(GBE)每日20mg/kg后,分阶段增至每日300mg/kg、400mg/kg、500mg/kg,共27周,未见内脏损伤。但亦有动物试验证实长期摄入GBE可导致明显的肝大和肝损伤,使肝细胞细胞色素酶(CYP),特别是CYP2B1/2蛋白的表达和活性增加,这可使其与各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危险性增大[4]。
生殖与发育毒性 致畸作用试验结果为阴性。
其他 家兔和豚鼠按每日200mg/kg腹腔和静脉注射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动物生长以及组织和血液学检查等均未见异常。
六、常见使用方法与调査/推荐摄入量
1、常见使用方法
(1)食品 可通过食用白果(银杏)等植物性食物而摄取少量的银杏黄酮。也可把银杏黄酮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食品或饮料中的情况。
(2)保健食品 银杏黄酮和GBE在美国、日本等已被用作益智健脑等多类保健食品的成分。可生产胶囊、片剂、浓缩液、舌下喷剂、药棒和可乐饮料等形式的食品和保健食品。最常见的是含40mg、60mg或120mgGBE的片剂和胶囊。
(3)其他
药品:德国生产的EGb761 (Tanakan),是从1965年即开始使用的一种标准化的GBE,已在欧洲被广泛用于大脑功能缺陷和血管疾病的治疗。该制剂中含22%~27%的黄酮糖苷、5%~7%的萜类化合物(银杏黄酮苷和银杏萜内酯M-J)和7%的原花青素。含有银杏黄酮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缺血性中风、外周血管疾病(间歇性跛行)、咳嗽、哮喘及支气管炎等。此外,由于银杏黄酮具有抗炎作用,因此也可用于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
化妆品:因银杏黄酮可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很多化妆品厂家也生产了含有银杏黄酮的化妆品。
2、调查/推荐摄入量
(1)调査摄入量 未査见相关文献资料。
(2)推荐摄入量
无权威推荐。GBE的人体治疗或补充量是每天40~60mg,分2~3次服用,大多数情况下需服用4~8周才会有良好的效果。用于提高健康成人的认知功能时,可每天口服120~600mg。为避免发生胃肠道副作用,对于所有的适应证,开始使用时的剂量不应超过每天120mg。
七、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评价、批准、认可情况
中国 批准银杏叶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名单。
美国 银杏叶提取物申请GRAS, GRN : 000036(在通告人的请求下,FDA取消了通知的评价)可用作无醇饮料或茶的配料。
欧盟 未査见相关文献资料。
澳/新 未査见相关文献资料。
八、注意事项和禁忌
不适宜人群
GBE对血小板激活因子具有抑制作用,可能造成出血过量,故在外科手术前2周应停用。GBE可降低胰岛素的分泌和代谢,升高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故患有2型糖尿病的病人需慎用。GBE中含有痕量的“银杏毒”,大剂量使用仍可引起癫痫,故癫痫病人或易患癫痫者应慎用。
禁忌 GBE可影响花生四烯酸(AA)的形成,并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且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在分娩前使用可能会延长出血时间,因此孕期应避免使用。
与药物相互作用
GBE不能长时间与抗血小板/抗凝血剂(阿司匹林、西洛他唑等)一起使用,因其组合使用可能延长凝血时间。GBE可与治疗糖尿病药物或降压药之间发生相互作用。GBE与治疗惊恐障碍的阿普唑仑合用可使阿普唑仑的效能降低,应避免合用。GBE与抗癫痫药(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合用会降低其效能,应避免合用。
其他 银杏黄酮的副作用主要为偶可致头晕、头痛、心悸、胃肠不适、便秘及皮肤的过敏反应,大剂量服用可致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腹泻及肌张力减弱。
九、小结
银杏黄酮又称白果双黄酮,主要存在于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和银杏果(白果)外皮中,目前的生产制备方法为提取法。具有抗氧化、抗癌、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食品、药品等。我国批准银杏叶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名单。美国在2000年批准GBE为GRAS物质,可用作无醇饮料或茶的配料。
参考文献
[1]Ahlemeyer B,Krieglstein J.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Cell Mol Life Sci, 2003,60:1779-1792.
[2]Son JK, Son MJ, et al. Ginkgetin, a biflavone from ginko biloba leaves, inhibits cyclooxygenases-2 and 5-lipoxygenase in mouse bone marrow-derived mast cells. J Biol Pharm Bull, 2005, 28(12):2181-2184.
[3]Kim HP, Park H, Son KH, et al.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of biflavonoids: implications for anti-inflammatory action, Arch Pharm Res, 2008, 31(3):265-273.
[4]Koch E. Inhibition of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 induced aggregation of human thrombocytes by ginkgolides: considerations on possible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fter oral intake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s. Phytomedicine, 2005, 12:10-16.
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Copyright © 2024-2025 的功效与作用 All Rights Reserved.
-- END --